« 写给研究者们 | Main | 美国供应链/物流管理MBA »

供应商绩效指标体系

有不少人问,供应商绩效指标如何设置?这里就笔者熟悉的生产型企业做出答复。

总的来说,可考虑在下面七个方面设立指标:质量(Quality)、成本(Cost)、交货(Delivery)、服务(Service)、技术(Technology)、资产管理(Asset)、员工与流程(People and Process),合称QCDSTAP,即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。当然,不同行业、公司会有不同的侧重点。

质量(Quality)
百万次品率(Defects per Million; DPM或Parts Per Million; PPM)简单易行。缺点是一个螺丝钉与一个价值5,000美金的发动机的权重一样。供应商可以通过操纵简单、低值的产品的合格率来提高其总体合格率。

质量成本(Cost of Poor Quality; COPQ)比较复杂。基本概念是同一次品,出现在供应链的不同阶段,成本不一样。例如坏在客户处,影响最大,坏在供应商的生产车间,影响最小,所以相应的成本(权重)不一样。该指标从概念上很好反映了质量的重要性,尤其是对一些附加值高,技术含量高,价格高的产品。在美国,笔者知道飞机制造业的一些公司在用。笔者所在的半导体设备生产公司也推行过几年,但随着上任首席采购官的离去而无疾而终。原因呢,该指标很难量化:权重究竟定多少?不同部门之间的扯皮挺厉害。

详细内容可参照文章“质量指数”。

当然,质量领域还可设立别的指标,例如样品首次通过率、质量问题重发率(对那些积习难改的供应商)等。

成本(Cost)
常用的有年度降价率(Year over Year Cost Reduction)。例如今年的采购价是100块,明年的是95,后年的是90.25,年度降价率为5%。最理想的是通过合同谈判一揽子确定。

降价在财务系统中以采购价差的形式体现(Purchase Price Variance; PPV)。降价比率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采购价差,因为后者决定最后省了多少。在实际操作中PPV远比看上去复杂,相信经历过的人有同感。例如新价格什么时候生效:采购方按交货期定,而供应商按下订单的日期定。如果每次的采购价格与采购量有关,那预测时就是个问题。再加上公司定期更新标准价格(Standard Price),PPV的计算是基与采购价与标准价的价差,计算就很麻烦。

上面两个指标最好结合使用。这就如库存管理中一定要结合库存水平和库存周转率一样。

多采购回馈(Volume Rebate)是指当采购额超过一定额度,供应商给采购方一定比例的回扣。这个条款给购卖双方动力来增加采购额,但预测起来比较困难。设立具体的指标也未必现实。

付款条件(Payment Terms)是指在公司资金宽裕的情况下,鼓励供应商提前领取货款,但给公司折扣。例如货到十天发款,给采购方2%的折扣等。这些条款一般对采购方有利。详情可参照“从朝三暮四说付款条件”。

有些公司也统计80%的开支花在多少个供应商身上。其目的是减少供应商数量,增加规模效益。从指标上说各个公司情况不同,很难定量。

按时交货率(On Time Delivery)
按时交货率的概念非常简单,但计算方法很多。例如按件、按订单、或按订单行计算等。对于供应商管理的库存(Vendor Managed Inventory; VMI),因为有最低与最高库存点,按时交货可通过相对库存水平来衡量。例如库存为零(Hard Zero),这意味着很高的风险;库存低于最低点,风险相当高;库存高于最高点,断货风险很小但过期库存风险升高(要注意,有时候采购方的义务高于最高库存点,因为考虑供应商的生产周期,他们一定得有中间库存以维持在最低与最高之间)。这样,可通过统计上述各种情况来衡量一个供应商的交货表现。成熟的公司还可以预测库存点在未来几周、几个月的走势(根据MRP的预测和供应商要输入每周或每天的计划送货量)。

按时交货率的缺点与质量百万次品率一样:一个螺丝钉与一个发动机的权重相同。当然生产线上的人会说,缺了哪一个都没法组装产品。有道理,但从供应管理的角度来说,一个生产周期只有几天的螺丝钉与采购前置期几个月的发动机,还是不一样。

上面的三大块指标可客观统计。没有一个完美的统计方法,但只要统计口径一致,能很好反映供应商的总体表现。

服务、技术、资产、员工与流程指标相对主观,但是全面评价供应商应的一部分。

服务(Service)
服务没法直观统计。但是,服务是供应商给公司增加价值的重要一环。已故IBM首席采购官Richter总结一生之经验,一点就是一定要肯定供应商的服务的价值。

服务是无形的,涉及到很多人,所以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统计。例如发简短的问卷给与供应商有来往的主要人员,不管是工程师、采购员,还是催货员、物料经理,问他们的意见。人多了,统计的结果还是挺准确的。这样给供应商的信号是,公司在统计他们的服务质量,任何一个人的意见都很重要。这样就可尽量避免你的供应商只有你才能够驱动的现象。

详细内容可参照专文供应商绩效:服务

技术(Technology)
对于技术要求高的行业,供应商增加价值的关键还是因为他们有独到的技术。统计的方式可以是专家打分。找几个懂技术、与供应商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,让他们给主要的供应商打分。打分内容不但可涉及现有技术的先进性、可操作性、经济性等,而且可评价供应商开发新技术、支持公司发展的积极性。技术性强的公司一般都有技术发展计划(Roadmap),相应的供应商也应该有类似的计划。这对供应商意味着人力、物力、财力方面的投资,不是每一个供应商都愿意的。

资产管理(Asset Management)
资产管理接体现公司的管理水平。它包括固定资产、流动资产、长期负债、短期负债等。这些都有相应的比率(不同行业的标准比率可能不同:例如在合同加工行业,库存周转率在几十、成百,而在一些大型设备制造行业,一年能周转6次就是世界级水平)。

作为供应管理部门,定期(例如每季度)审阅供应商的资产负债表很重要。这是发现供应商经营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。资金流、库存水平、库存周转率、短期负债等都有可能严重影响供应商的今后表现。这些都是供应商非常机密的资料,不能泄露给任何没有必要知道的人,更不能透露给竞争对手。

这一点往往被忽视。有些人的想法是,只要供应商能按时交货,我才不管他建多少库存、欠多少钱。但问题是,羊毛出在羊身上。供应商管理资产不善,成本总得转嫁给客户,要么就自己亏本而没法保证绩效。两种结果都影响到客户。当然有人会想,那我换个供应商不就得了。在有些行业可以,大家都在一个纯透明的市场运作,采购就像到超市买东西。但对更多的行业、公司,换供应商会带来很多问题和不确定因素,就如离婚。所以,慎始如终:在纳入一个供应商时一定要考虑其长期表现;尽量去管理好现有供应商。感兴趣可参阅"为什么人们热衷于淘汰供应商?"

员工与流程(People and Process)
供应商的优劣跟它的员工素质和公司流程管理关系很大。建制完整的流程是质量的重要保证。这也是ISO等认证的目的。定期查询供应商的人员构成、审阅培训纪录、关注人员流动情况(例如跳槽率),确保供应商的人员比较稳定。

流程管理的内容非常广泛。简单的准则是Say it, do it, and prove it。什么意思呢?供应商首先应该有成文的流程规则,例如一个产品应该有加工程序(Say it)。然后这个流程应该每次都执行(Do it),而且能够有证据确实每次都执行了(Prove it),例如工作人员在每道工序结束后要签字、验收等。这是一个封闭的圈子(Closed Loop),防止流于形式。

结语
管理指标很多,你想要多少就可设计多少。一方面要平衡,就如平衡计分卡说的;另一方面要简单,就如笔者的一个供应商总裁说的。这个总裁是个犹太人,领导着一个百八十号人的公司。一次一起吃饭,说到指标体系,他说了两个词:Simple和Meaningful(简单、有意义)。公司大了,很多东西就做得很复杂,没多少人弄得懂,于是就失去了统计指标的意义。如果你不是很清楚哪些指标有意义的话,不妨问问供应商,看看他们别的客户采用什么指标,看看他们自己用什么指标。如果你的指标与同行的一致,跟供应商的一致,那么推行起来会容易地多。

【笔者按】看到好几个留言,大致都是“好是好,但对我们公司实行不了”。其实从来就没有实践起来一蹴而就的事。供应商评估系统同理。这需要时间,需要每一天都认认真真地整理数据,确保数据的准确性。它其实反映了一个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管理意识。供应商对公正性可能怀疑,这是好事,因为这样双方可修正不准确的数据。

管理本身就是在与数字打交道。有些公司动辄花费几千万美元实施ERP系统,就是为收集数据、整理数据、沟通信息。中底层的人员本来就应该花大多时间来整理、分析数据。

大家提到的一些问题美国公司都有。现在完善的美国公司也不是生来如此,都是经过多年的努力。不能因为实践有困难就不做。如果是正确的事,就应该做。

--刘宝红,2007年9月3日。

作者简介
刘宝红,毕业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MBA,专修供应链管理,现在硅谷从事供应链管理。他是美国注册采购经理(C.P.M.)、六西格玛黑带,并通过生产和库存管理认证(CPIM)。联系方式:[email protected]。更多文章,参见“硅谷客”www.guiguke.com和“供应链管理专栏”www.scm-blog.com

© 版权所有。欢迎转载,请注明版权、出处(www.scm-blog.com)。未经作者书面同意,不得用于商业用途。

读者评论 (7)

LUCY YAN:

您写的很好,但是我们公司的供应商都是指定的,不好也要用.没有办法

曹旭光:

我们公司是QCDST,对A不关注,对P用供应商体系审核来衡量,但是,难题是QCDST的结果出来,对供应商采取何种方式行之有效?

[答复] 绩效统计的第一作用是给供应商强烈的信号:公司在重视相关表现。You get what you measure - 你统计什么,就得到什么。一旦发现采购方在统计,供应商自然会向好的方向发展。这就如学生的考试。当然也有破罐子破摔的,那绩效统计正好提供淘汰供应商的证据。

第二,统计结果要反馈给供应商,而且在定期会议上评审,并制定供应商改进目标。

第三,统计结果也要给公司内部客户,引导他们用表现好的供应商。很多内部客户,因为只接触有限的几个供应商,并不一定知道哪些供应商好,哪些差。如果届时他们还是采用你想淘汰的低效供应商,那就该与他们论理。 --刘宝红,4/23/07。

彭雄伟:

我们公司只选择1-2家供应商进行长期合作,因此在考察供应商时对其运营范围也是很重视的,如是否有空运和海运,是否能做代理清关业务,是否能做保税物流....

您说的几条总结的很好,谢谢!

herojack:


刘老师你的见解很独到也很精辟,但是我主要负责市场零星采购。可以谈一下市场零星采购方面如何建立、健全供应商管理体系吗?

偉哥:

說的很有道理,可是在我這個公司施展不了,我這個廠是由來料加工轉型為獨資的,很多都是不完善,體制改變,什麼都要變,供應商資源都要變,而且要洗牌一次

YUNH:

公司對供應商評估已多年,只對QCDS進行評估,之前是紙本作業,對供應商不痛不癢,人為因素太多,現已採用系統,打分前各部門不能互相看到,結果評出的C級供應商比以前要多10%,要求供應商提交改善計劃,因分廠多,評估的廠商也多,管理部門目前好像沒有什麼好的方法去管理這些改善計劃是否執行,不知大家有沒有好的建議

Robert:

1,总体说来挺全面的。
2,实际上操作起来,挺困难的
首先,有的公司根本拿不到相关数据
其次,即使有数据,准确性也是个问题
再次,即使评价出来了,供应商也会怀疑其公平性。对瓶劲产品的供应商可能效果更差。

发表评论

关于

本文发表于2007年04月17日 07:23

上篇文章:写给研究者们

下篇文章:美国供应链/物流管理MBA

更多文章参见主页往期文章

Powered by
Movable Type 3.31